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四月, 2019的博文

分享-由一篇文章想到的獻身工作與之思

原文題目:“他们还活着,就是因为一天还有那么一两个时辰。” 來源鏈接: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L8_L8euk7JWzBzrioKytlw 備份鏈接: https://web.archive.org/web/20190416025808/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L8_L8euk7JWzBzrioKytlw 關鍵詞:(亟待補充) “在臺大,傅鍾每天只會鳴二十一下,就是因爲,人生中總要留那麽點時間去思考啊...”。其實看來,自幼到大,在學校的時候,學校以晝夜不停的獻身學習為優秀學生之標準,即使是大學,甚至也開始推行朝九晚八的滿課程制度;在工作之後,又要以“996”,放棄生活投身工作爲榮,其本質并無區別。蓄意也好,無意也罷,最終的結果,或者説目的吧,就是能讓人失去對自我的思考的機會,失去自己的學習和進步的機會,以及後而產生的獨立、個體意識。最終,就是受人擺弄,被人利用的行尸走肉罷了。但是試想,沒有時間去沉思,沒有對自己、對周遭、對世界的想法,只能被動的接受,也更沒有獨立之人格,自由之精神,那社會發展,技術創新,又又何而來?變革(Reform)、創新(Innovation),那不就是要在舊有的東西基礎上開闢新的領域和方法嗎?要是人們都從思想和認識上沒有任何區別了,那麽新的東西又由和談起啊? 我有時候亦會覺得,其實被逼“996”,還很大程度上和技術的井噴有關係。自動化和信息技術取代了很大一部分的簡單重複勞動,這就造成人的工作勞動强度(腦力和體力),整個階層地,必須往往上移動一個層級。由於工作艱難,只好以延長的時間來彌補無法達到的效率。所以看來,技術進步并沒有解放生產力,只是帶來了更多的壓迫而已。西方有“技術烏托邦(Extropianism)”之思想,即是以技術之進步來讓人來生活更好,然而現在看來,似乎也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了。 我在中學之時候,曾經以“臺大的鐘樓每天只會鳴二十一下”為主脈絡寫過一篇工作、思考、與休息相關的文章,然而只得到一個很低的分數,老師以“花這麽多時間去思考,那如何還有時間去工作學習呢?”駁回了我的意見。從中學時期開始,時至今日,我父母都經常覺得我是天天有在“胡思亂想”,所以才導致了心理的壓抑狀態。而回顧當時,更是愈發的陷入學校與考試帶來的困境中了。因爲考試不好,被施予了極大的壓